2017年下半年学校教导处工作总结
本学期,教导处紧紧围绕期初提出的具体教学目标,科学安排,扎实工作,大胆创新,充分发挥教导处指导监督、整合推进的功能,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教学检查,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如期完成学期初制定的各项工作计划。
一、教学检查常规化,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1.狠抓教学“六认真”。严格执行《昆山市中小学学科教学“六认真”常规要求》,对全校教师的备课、作业、辅导、上课等进行了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并及时进行总结和反馈。对于存在问题,有的进行个别交流指导,有的通过教研组进行指导并限期改正,有效地促进了青年教师教学业务的成长。同时加强对综合组的领导和管理,规范信息技术、科学、音乐、美术、体育、综研老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保证活动时间;加大对课间操、眼保健操以及课外活动的管理力度。我们始终把教学“六认真”作为平时教学工作的目标和规范,从高处要求、细处入手,力求每个环节都能出效益,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夯实基础。12月13日,市教育局教研室9位教研员集中调研我校教学“六认真”工作,随机抽取四年级作为调研年级,个别学科兼顾其他年级,共听了13位老师的课,基本涵盖所有学科,并检查了上课教师的备课、作业、辅导等“六认真”工作。组织了对四年级音乐、科学和五年级美术、信息技术的学生学科素养测试。13位老师上课情况如下,优秀课6节,良好课7节,优课率46%,优良率100%;六认真工作情况如下:优秀9人,良好4人,优秀率69%,优良率100%。
2. 多方收集信息,及时进行教学总结。教导处多次召开教师教研座谈会,全面了解班级情况、师资情况、教学情况,及时调整方案,加强后期跟进,并不遗余力地作好答复与落实工作,以便更好地改进和完善我们的教学工作。
二、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学改革是一个学校发展的源动力,师资队伍建设事关学校的未来和发展。我们在加强常规管理的同时,采取多种措施,为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改能力搭建学习、展示、提高的平台。
1 .校本研究与外出培训相结合。学期初组织教师进行新课标培训学习,并合理安排教师外出学习、进修,这些活动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极大地推进了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2.“青蓝工程”走向深入,青年教师提速发展。“青蓝工程”正由点向面,由表层向纵深发展。“老带新”工作扎扎实实,轰轰烈烈,新老教师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学校也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为我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承办昆山市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中心组活动,季尹老师执教《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承办昆山市小学数学新教师业务培训活动,朱菊、尹艳老师分别执教《简单的周期》和《认识线段》;承办昆山市一年级新教材专题研讨活动,钱琰铭、朱依老师分别执教《四季》和《大小多少》;承办昆山市小学音乐学科中心组专题研讨活动,缪晓舒、徐小芳老师分别执教《游子吟》和《司马光砸缸》;承办市校合作“小学数学教师核心素养”培训项目第二次集中培训活动,朱菊、邬平平老师分别执教《认识平行》和《用字母表示数》;组织青年教师参加教学一片课堂教学研讨活动,陆星月、钱琰铭和俞寅佳老师分别执教《3A Unit7 Would you like a pie?》《每逢佳节倍思亲》和《爬升玩具》。承办昆山市特殊教育随班就读优质课评比活动,狄娴婷老师获得一等奖;承办昆山市第九届“普通话、昆山方言、英语口语”比赛,由钱琰铭、顾逸鸿、徐小芳指导的《少年中国强》获一等奖;组织青年教师参加昆山市第四届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比武,缪晓舒老师获音乐学科一等奖,张勇华老师获语文学科二等奖,顾逸鸿老师获英语学科二等奖。
3.开学初对各教研组的工作规范作了要求,强化教导处对教研工作的意见,对各教研组、各位教师必须参加的教研活动作出了明确规定。通过定期教研及时掌握最新的最权威的教学信息,同时校内也加强集体备课,大家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益。目前积极参加校内外教研活动已由学校要求逐步转变为教师自觉行为。
三、丰富多彩活动,搭建学生成长平台
教育以人为本,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在努力抓好学生文化学习的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成立合唱、科技、书画、田径、艺术等兴趣小组。做到活动有方案,检查有记录。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的比赛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三(4)班在昆山市小学三年级整班英语写字比赛中获三等奖;在昆山市中小学生规范汉字书写比赛中,赵辰溪同学获软笔楷书组一等奖,金池承同学获软笔楷书组三等奖,董子怡同学获软笔行书组三等奖,钟晓睿同学获硬笔楷书组三等奖;在昆山市第一届中小学生艺术节器乐合奏比赛中我校古筝队获三等奖;在昆山市第九届“普通话、昆山方言、英语口语”比赛中,《少年中国强》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获得小学组一等奖,五(4)班姜黄皓同学获个人一等奖;在昆山市小学生校园女子篮球联赛总决赛中,我校获得亚军;在昆山市小学生象棋比赛中,我校获团体亚军,其中六(2)班郝祺乐获甲组第一名,六(1)班杨志恒获甲组第三名,三(2)班刘晟获乙组第三名,五(2)班徐漪涵获乙组第十名,三(4)班许晋歌获丙组第二名,二(2)班陈卉卉获丙组第五名。
四、存在的不足
1.“老带新”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实效性。
2.备课组活动的效率还需进一步提高,个别教师的合作意识、教学行为还需要进一步加以引导和规范。
3.组内研讨课在原有的基础上尚需不断挖掘潜力,提升组内研讨课的功效。
一学期即将过去,我们总结经验弥补不足。“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下一学期中我们将更加努力工作,力争使教导处的各项工作更上层次,以更加饱满的热情为我校教学工作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