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上半年教科总结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教科室继续认真贯彻落实教育局2021年工作意见,把握“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总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内涵发展的主基调,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创新科研模式,全力抓好高效课堂深化、素质教育创新、校本研修推进等工作。不断深化实践问题研究,推动品牌特色建设,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对教育决策、教育教学实践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使我校教育科研工作成为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不断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规范过程管理,提高科研实效。
为了使教育科研稳步、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使教科研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也为了进一步将理论学习和教育科研实践融为一体,我校以读书活动、教师培训和课堂教学作为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的有效途径。
培训活动,引领科研方向。学校努力把教师的专业发展作为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组织教师外出参加学习和听课活动。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为教师的科研方向作指引,也让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较大提升。
读书活动,深化科研内涵。学校结合“书香校园”建设,要求老师积极阅读相关的教学刊物,加强理论学习,结合实际撰写教育教学论文,不仅深化了教师的科研内涵,也促进专业素养的发展。
课堂活动,推广科研成果。学校组织各科老师参加课堂展示课活动,5月承办昆山市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二室)教学研讨活动,陈雪珍老师执教《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同时,在昆山市学术带头人活动中邵馨漪老师执教《母鸡》;在小学教科研专题研讨活动中张勇华老师执教《漏》;在昆山市教科一片“十三五”课题中期汇报研讨活动中时金怡老师执教《文言文二则》;在教科一片“课题进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中管超越老师执教《游子吟》。活动时要求每位教师都要积极参加听课活动,并针对展示课写好评课意见和心得体会,相关教研组还要根据展示课的内容进行教研活动,将教学反思更进一步,使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切实的提高,也将我校教师良好的科研成果进行了推广。
二、抓好课题研究,提升教师素养。
课题研究工作,不断深化。本着求真务实的原则,继续组织、带领全体教师深化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小学楹联文化课程建构的实践研究》的研究与实施。课题组从小学楹联文化“内涵解读、实践探索、评价优化、资源建设”四个要点切入,在“研学、分析、实践、改进”中探索形成小学楹联文化传承的可操作、能复制、广泛适用的课程建构模式。4月30日,昆山市教育局教科室组织市教科研专家,对该课题进行中期成果评审鉴定活动,取得了较为明显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专家认为,该课题将一般化的楹联教育提升到楹联文化课程,架构起更具系统性的楹联课程体系,使楹联文化的育人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而课程研究过程中的方法、策略能为区域内的课程构建提供范式。与此同时,还从学生素养发展的视角深化各门学科知识,以楹联文化在反哺课堂,从而实现与学校学科教育、学生学习生活的深度结合,在更为广阔的背景下为学生奠定终身发展的素养。一致同意通过中期成果鉴定。
个人课题研究,持续丰盈。引导教师将科研与教研工作紧密结合,带着思考和问题开展教学,并将各级各类课题的研究分层落实到每一位教师的身上,使开展科研工作逐渐内化为教师的自主意识,转化为教师的自觉行动。张英老师的《小学生有效锻炼行为及其干预策略的实践研究》;王清老师的《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新课导入的有效性研究》;张春英老师的《小学语文诗意课堂建构的实践研究》;陈虹老师的《小学中年级学生语文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研究》;徐佳老师的《中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策略研究》就课题方案的研究背景和目标容和重点、成果呈现形式等方面形成了阶段性总结,深化课题研究,在不断推动之下,课题以得以顺利结题。
教科研究硕果,继往开来。学校鼓励教师坚持笔耕不辍,注重整理汇编教师的各类论文,冯雪林校长的《藉“千百十”楹联诵读 育“低中高”三阶新苗》;徐洁洁老师的《小学仿写式写作教学初探》《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作业中的尝试》;张英老师的《小学生有效锻炼行为及其干预策略的实践研究》;邵馨漪老师的《关注个体差异 绽放个性光芒》《撷一味语文本色 悟百年文字魅力》;张春英老师的《让晨会走进学生心中》《小学中年级文言文教学策略探究》;司马芸老师的《浅谈在童谣中训练低年级学生的养成教育》;沈玮芳老师的《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微课教学测定探究》;张勇华老师的《浅识楹联平仄规律》等二十余篇论文发表省级刊物。此外,学校对教师的论文进行认真评比筛选,并推荐至各类论文评比,老师的论文评比参赛面广,获奖率高:邵馨漪老师的《楹联文化传承与学校教育的研究综述》获得小学教科研基本功竞赛(文献综述)一等奖;十一篇论文分获江苏省陶研会第十二届“行知杯”论文评选二三等奖;八篇论文分获苏州市优秀陶研论文评选一二等奖;两篇论文分获昆山市融合教育优秀论文、个案评比一三等奖;还有二十余篇教案等奖。
三、融汇教育科研,夯实专业发展。
学校积极进行特色教育,努力向全体师生以及社会大众传递正能量,展现朝气蓬勃、阳光灿烂的活力。楹联教育成为我校一大特色教育。本学期继续巩固楹联知识,提高学生的诵读水平和创作能力。另一方面,消防教育是我校的传统特色教育,我校积极整合校内校外教育资源,不断深化消防教育特色、培育楹联教育特色。积极构建富有学校个性的文化理念、精神气质和行为方式,服务学生多元发展和个性发展,努力形成“一校多品”办学格局,展示我校朝气蓬勃的活力,向社会各界传递着股股正能量。
回顾过去,放眼未来,今后我们将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以形成高效、有序的科研管理体制为切入点,以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研究型教师队伍为制高点,以全校教师教科研素养不断提高为增长点,充分发挥学校教科研在提升学校整体水平、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大胆探索,勇于拼搏,锐意改革,使我校科研工作取得更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