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楹联的教学

小学楹联的教学

楹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学体裁它以丰富的内涵深远的意境独特的音韵美以及广泛的实用性经久不衰。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强调“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因此在教学中开展楹联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让国粹楹联在我们的课堂中绽放魅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巧用故事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对楹联的兴趣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一些生动有趣的楹联小故事。比如古时候有户人家过年时贴了这样一副春联:二三四五六七八九。请你猜猜他要表达什么意思。这个问题一提出,立即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通过猜测推理他们不但增长了智慧更明白了楹联虽短小精悍但内涵丰富深刻从而唤醒了他们对学习楹联和探究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背诵积累,厚积薄发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因此楹联的学习应重在积累,重在熏陶。为了丰富学生的语言宝库,我坚持利用每天的晨诵时间,带领学生反复吟诵品评丁慈矿先生的《对韵歌》和李渔的《笠翁对韵》。提出了“每日一联”活动要求学生通过“晨诵"“课前诵”“放学诵”每天积累一副槛联。积极利用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元宵节中秋节等,带领学生积累“节日联”,并鼓励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自觉积累身边的对联如风景区的风景名胜联公园槛柱上的对联,生活中的喜联寿联挽联等。这样的大量积累厚重了学生的文化底蕴,为学生学楹联写楹联用楹联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巧用范例,渗透知识

楹联知识复杂深奥成年人都很难掌握。如果我们在教学中不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一股脑儿地都抛给学生势必会让学生望而却步。那如何才能使学生轻松愉悦地掌握榼联的基本知识呢我的方法是:范例赏析——发现规律——实践运用。比如为了让学生掌握楹联“仄起平收”这一特点,我先出示了三副对联,让学生标出每副对联中上下联尾字的平仄: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学生很快发现上联的尾字都是仄声,下联的尾字都是平声也就是“仄起平收”的特点;最后,我又出示了一些病联让学生判断是否正确。这样教学楹联不仅让学生真正掌握了这一知识还使他们进一步体验到了楹联的趣味性从而激发他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榼联学习中。

四、趣味练习,内化能力

撰联非一日之功。为了提升学生的撰联能力,我们遵循“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原则,采用“小步子分层走”的方法,通过“我是小法官对联速配牛刀小试连连看对对子对联大比拼”等趣味练习引领学生从判断对错选词填空到一字对三字对五字对再到最后的独立创作对联。经过漫长而耐心的指导,学生己逐步学会了对对联。另外我们还设立了“楹联小擂台"”每半月举行一次,鼓励学生积极对擂。对擂既提升了学生的撰联水平,又使学生的热情得以持久。

五、学以致用,走进生活

学以致用方能致远。学楹联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为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提出了“联三运用”运用槛联导入新课运用榼联总结课文运用楹联装点作文,鼓励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用楹联丰富生活。比如春节期间我带领学生开展了“赏联写联贴联背联”大赛,鼓励学生和家人一起写对联贴对联走亲访友时注意欣赏对联积累对联。既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又让他们自觉成为“楹联小老师”担负起传承楹联的责任,将楹联从校内引向校外,发挥了楹联应有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我们坚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楹联必将根植于学生的生命﹐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丰厚他们的人生积淀,激励他们沐浴着国学的阳光雨露幸福地成长!




2021年11月22日 20:22
浏览量:0
网站首页    课题中心    校本教研    谈小学楹联的教学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