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楹联,传美德

学楹联传美德

——楹联教育融入小学品德教育的实践探究

透过《品德与生活(社会》的新课程标准不难看出我们小学阶段的品德课是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良好品格适应社会学会生活为目标的课程。那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内获得正确的生活认知并在生活中养成习惯从而形成良好的品格呢?这是我们一直在努力思考的问题。

现在我们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的学习把《弟子规从三字经》等引进了我们的品德课堂其实﹐学生已经初步接触认识过中国的传统文化。而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楹联它所蕴含的德育意义是巨大的所以积极进行楹联教育与传统美德教育的研究——让楹联教育渗透于小学品德教育中既继承与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又让学生在生活中培养良好的品格学会做人,弘扬中华美德具有很实际的意义。

把楹联融入孩子们的日常生活。

楹联既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具有丰富的道德教化内涵。其实在孩子们的语文教材里早就安排了不少楹联要求背诵积累让孩子知道立志修身、交友处世惜时勤学、治家爱国等的道理。可见楹联教育确实对学生有着不可低估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可是在实际生活当中不少孩子只是在分数的压力下去死记硬背课堂上的楹联又有多少个孩子真的对这些传统文化感兴趣呢?信息化社会使得孩子们越来越“潮流”了。我们老师苦口婆心的说理永远也追不上孩子的心理变化更何况课堂上的单调的“之乎者也”呢。那如何让孩子真正地接受楹联并让楹联在孩子心中开花、结果最终指导行为形成优秀品质呢?

(一)校园设施中营造缤纷的楹联文化氛围。

校园生活是孩子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进行楹联教育首先要在校园中大力营造缤纷的楹联文化氛让孩子得以耳濡目染。我们可以设计海报制作宣传画张贴书法作品等让校道旁花坛里走廊边宣传栏上处处都有楹联的影子例如校道上有“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阅览室里有“志在书山探宝、心向学海寻珠"等等楹联每时每刻都在提醒孩子注意修身立志教学楼每一层的走廊上张贴的更是出自于名家的楹联墨迹。我们相信孩子触目所见的都是楹联孩子直接感觉感受了就会引起心灵的触动最后必将是深受感动。

(二)每周校园广播节目普及楹联知识。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楹联的话题不要说孩子们陌生就连我们老师也不是很熟悉,更何况让我们利用它来促进课空提高教育效果呢仅仅通过校容校貌的视觉宣传还是不够的。每天的校园广播是最受学生欢迎的可以充分利用广播站进行《楹联小讲坛》的广播为全校的师生音及楹联的知识。在“小讲坛”中,为孩子介绍楹联的分类特点、修辞手法等知识还讲很多有趣生动的楹联小故事也介绍名家楹联、名胜古迹楹联以及节日楹联等。在每一次节目的短短的十分钟内尽管内容不多但是孩子却在不知不觉当中热悉了楹联对这个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文化瑰宝有了一定的了解。

(三)走进生活寻找.发现楹联“美”。

德育不是简单的说教楹联教育也不是一味枯燥的背诵通过耳濡目染的宣传学习后我们还可以利用假期组织、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寻找存在我们身边的楹联;孩子们可以派爸爸妈妈去各名胜景点拍摄楹联,也可以把自己左邻右舍门上的楹联抄下来,看谁找到的楹联最牛富懂得的也最多….实践证明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不少的家长反映“孩子一放假就吵着要去景点找对联拍照有些对联的字比较生僻我们也不太懂是他们自己拍下来以后就去查字典啊上网呀非得把它弄明白不可……那股劲可大了!”孩子们遇到了不懂的楹联想方设法地寻求帮助这不也是欣赏楹联的过程吗?我们想此时孩子在愉悦的心境下所主动追求到的才是他们最乐于接受的东西他们在生活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才会真正地受到启发。当然我们也借假期里“看谁懂得多”的小比赛也随之掀起了全校“师生家长齐创作”的热潮。飘扬在学校操场边上的一幅幅楹联都是我们的孩子和家长们共同创作并誉写的作品。看着自己的作品能被选挂出来展览孩子们稚气的脸上都露出了自豪的笑容!在对楹联的创作和欣赏中孩子们借助语言文字感受到了缤纷的色彩、流动的放律.也表达了自己丰富细腻的情感。

让楹联走进孩子们的德品课堂。

在生活中孩子们对楹联越来越熟悉了然而如何才能更好地与品德教育紧密结合一起呢?品德课堂是研究的重点对象。思品教材是开放的如果教师能够联系当地和学生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就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而楹联具有丰富的道德教化内涵包含着深刻的哲理指导着我们如何为人处事、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培养高尚道德情操有的名联甚至可以影响人的一生。我们何不把楹联渗透在教材内容中借楹联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熏陶学生最终达成我们的教学目的呢?

首先仔细研究教材努力地在每一个单元每一个小主题里挖掘蕴含在其中的传统美德渗透点然后根据这个渗透点为孩子补充相关的楹联以及楹联故事或传统美德故事通过对这些楹联的赏析与积累深化认识为导行作铺垫。

例如四年级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从家乡的美到家乡的富从不同的角度看家乡的变化;从家乡的变化看祖国的富强”,搜集并利用各家各户门上的对联以及家乡名胜古迹的对联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又用周恩来林则徐岳飞等名人志士的对联让学生萌生对祖国的热爱对民族的自豪从而立志报效祖国。

五年级,可在结合教材引领学生从自己的班集体走向自己生活的社区的时候借助林则徐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教育学生要关心国家大事现在勤奋学习将来振兴中华培养小主人翁精神。

六年级在《品格的试金石》这个专题中挖掘了“诚信为本”的传统美德渗透点后补充了“以诚处世无惭愧取信于人不寂寥”“为人诚信人人信服为事诚信事事成功”等对联让学生积累既深化了课堂的认识也有利于指导学生的生活。

就是这样整个小学阶段1-6年级的思品教材都可以列出系列框架这样更便于我们在品德教学实践中利用楹联进行美德教育。

共实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既突显学科课堂特色,又体现楹联的教育效果这确实是一个难题。总之让楹联教育渗透于我们的思想品德课程中需要我们的大胆创新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思考调整最终促进孩子们德育的健全和完善。我们坚信楹联教育是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为了孩子们我们将更加深入有效地开展楹联活动让楹联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让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孩子们相伴。


2021年11月22日 20:22
浏览量:0
网站首页    课题中心    校本教研    学楹联,传美德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