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上学校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校在市教育局和上级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以人为本”为理念,以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为核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教育改革,不断强化常规管理,积极办好“师资优良、管理规范、内涵充实、特色明显”的小学,促进了教育事业持续、快速、稳定的发展。
一、学习先行,打造素质优良的教师群体
1.学习政治理论。只有抓好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才能不断提升教师的政治素养与政策理论水平,做到依法执教、文明从教、科学施教。本学期我们根据实际情况,组织教师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路线、政策,学习时事政治,学习新《义务教育法》、《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等教育法制法规,规范教师的教育行为和工作方式。
2.业务学习。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每位教师必须切实转变观念,从关注生命、关注学生发展的高度去看待和评价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到这一点,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通过学习,帮助教师增强职业目标感、约束感、责任感、积极感、学力感、专业感,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和业务水平,使新课程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新课程的课堂模式、教学要求耳熟能详,教师们在备课时能想到,教学中能做到,课后能反思到。
3.师德师风与职业道德建设。在学校党支部、行政、工会、共青团的共同领导下,认真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身边的先进模范人物,以心育人。大力弘扬爱心献给学生、本领献给岗位、责任心献给事业的现代教师精神。在校园内,倡导顾大局、讲奉献、讲团结协作、讲敬业创新的精神。日常工作中,时时处处以教师职业道德自律,以优秀教师为榜样和努力方向,不断地完善自我,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影响学生,感召同伴。在全体教职工中深入开展“让教育充满爱”、“廉洁从教、诚信立岗”以及反邪教警示教育等主题活动,并与教育系统师德师风建设,家长满意工程相结合,严格执行师德自律和教师职业行为“五不准”规定,进一步引导广大教育工作者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真正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共同努力树立朝阳小学教师的良好形象。
二、推进课改,建立培优育人的教育理念
1.常规管理。学校确立了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教学改革的核心地位、教学质量的首要地位和教学投入的优先地位,强化教学常规管理。(1)坚持随堂听课制度。(2)进一步加强对教师备课笔记、教科研笔记、授后小记、教学心得、作业批改情况的检查。(3)抓好常规调研工作。(4)抓好年级层面、片级层面、市级以上各级各类学科竞赛。落实人员,做到有赛必参,精心准备并力争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2.课堂教学。教师要跟上课改的步伐,胜任本学科的教学要求,形成教学特色,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尝试、探索、创新。(1)邀请相关专家进行线上指导。本学期我们邀请了特级教师、专家领导、兄弟学校的名师专家进行教学研讨和学术沙龙活动,有效更新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老师们的收获颇丰。(2)开展“闲聊"式教研方式,同事间利用课余时间,就某个教学问题、教育现象进行闲谈、发表评论,努力获取有价值的教育教学经验。全面开花,开课面广量大,坚持课前独立思考、集体备课相结合,课中全员参与学习观摩,课后互听互评,相互探讨,使上课教师和听课教师都得到提高,有所收获。(3)加强教研组建设,以教研组为单位,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理论学习、集体备课、主题教研、反思交流、单项竞赛”等为基本形式,实现教研组的团结奋进、自主发展。
3.教学质量。为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我校采取了各种措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程,反思教师的教学状况,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依据。(1)重视抽测工作。召开了抽测教学工作研讨会和家长会,尽全力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使合格率达100%。(2)抓好其他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学质量,教导处经常对各学科进行过程性质量监控检测,抓紧质量不放松。(3)加强个别辅导,做好补缺补差工作,转化学困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尤其是在本学期部分年级教学质量调研检测中,老师们高度重视、认真准备,为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尽乐最大的努力。
4.课程开发。(1)我们精心策划、认真准备、落实计划,加强管理,以活动为主要形式,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结合我校课题《小学楹联文化的课程建构的实践研究》开展各类主题活动,并以此为突破口开发了适合本地、本校的校本教材。(2)我们结合地方特色、围绕课题、以及学校现有的书画方面的特色,开发了《楹联考级》《楹联》等系列校本教材,使之真正成为拓展学生学习领域,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育学校教育特色的重要途径。
三、多管齐下,贯彻立德树人的德育思想
1.德育队伍建设。(1)在广大教师中开展铸师魂、树师德、练师能、正师风活动,规范其行为,完善其人格,强化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意识。通过政治学习,开展职业道德学习心得交流,通过师德演讲比赛、学生满意度测评等形式,不断更新教师知识结构,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师德品位,做学生欢迎、家长放心的好教师。(2)针对学校的实际现状,加强班主任培训和考核工作。学校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研讨会和经验交流会,积极为班主任创造各种学习机会,安排老师外出学习,组织参加省、市级专题研讨活动和中队观摩活动。进一步完善了班主任考核及津贴发放办法,考核结果与评先评优、职称评审相挂钩,充分调动了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3)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管理功能。通过竞选,产生了新一届少先队大队委员会,他们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各项民主管理工作。
2.校园文化建设。(1)学校布置将教育思想融入每一寸土、每一面墙。校园环境体现了浓厚的育人气息,展示了我校学生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2)少先队品牌阵地把教育思想融入每一个声音,每一幅画面。学校红领巾广播站、宣传橱窗、“红领巾天地"、校级和班级板报营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潜移默化教育学生。(3)班级文化建设把育人工作落实到每一天,每一分钟。加强队干部的培训工作,加强队员队伍建设,强化自我管理,增强少年儿童的主人翁意识。
3.学生常规管理。(1)教育内容系统化。我们安排了心理健康教育、科技教育、环保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美育教育、假日小队指导等20项教育主题。国旗下讲话、晨会、班队会等专题教育课必须围绕主题开展教育活动。通过对教育内容的整合,切实有效地提高了少先队思想教育的实效性。(2)常规管理体制化。我校管理制度科学化、人文化,使全校师生都自觉成为学校的主人。校行政岗位分工明确,主动补代、同心协力。教师主动到岗,自觉执行每天的岗位职责。红领巾值岗队员工作负责,检查两操、红领巾佩戴情况、校园平时表现。班主任、队干部的例会制度更促进了彼此的相互理解,促进了大家的共同进步。(3)表彰奖励多样化。学校常规检查实行日检查、周评比、月小结,让卫生流动红旗、遵纪文明班的集体荣誉成为大家的奋斗目标。利用学校广播、升旗仪式、公示牌及时给予公布、表彰。期末,优秀班主任评比也在"文明班队集体""的基础上产生;关心班集体、组织能力强的学生被评为"优秀小干部"。形式多样的评先评优,为形成良好的校风、班风、学风,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4.组织活动。(1)少先队大队部每学期初设计好活动总体构想,每月一主题,在队员中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在活动中,队员们接触到了内容具体、生动形象的材料,受到思想教育、道德熏陶,而且能力也得到了锻炼。(2)聘请关工委成员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法制安全教育和学习目的教育,组织观看爱国主义教育、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电影、电视片,教育少先队员。(3)常规活动形成制度。我校坚持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每学年一次规范化队仪式比赛、“爱心超市"义卖活动。通过这些常规活动帮助队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提高他们各方面的素质。
5.家校、社区联系。(1)我校"以组织促进发展、以科研明确方向、以制度保障规范、以形式吸引家长、以内容教育家长"的办学模式得到家长和社会各界的一致赞同。本学期,由于疫情,我校进行了“教师进万家”线上家访全覆盖活动,一对一对家长进行科学的家庭教育作了具体指导。(2)巩固并利用好校外德育基地,因地制宜,到基地劳动、慰问等。重阳节,学生到社区表演节目、送去礼品:劳动实践日,我们打扫街道。社区活动的开展,加强了学校与地方的联系,使孩子们受益非浅。
四、科研先导,形成教育科研的丰厚积淀
1.课题组员考核。加强课题制度化管理,不断完善课题组员考评细则,从参加活动、实验教学、理论学习、研究论文、上交资料等5个方面对课题组员进行了考核,特别突出研究论文的针对性。学期末经过学校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公正、客观的打分和评价,学校对课题组教师进行了适当表彰,以激励教师认真投入课题研究,推进研究工作,提高自身的科研素养。
2.课题研究。课题网站逐步完善,校本教材的开发初现雏形,整个研究过程扎实有效,成绩显著。苏州市级课题《小学楹联文化的建构实践研究》开展各项活动,不断完善课题网站,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专题探讨和教学实验。
3.论文发表、获奖。本学期组织教师参加了各级各类论文评选活动,并扩大参与面,提高获奖的数量和档次,在发表论文的数量和层次上实现跨越式提高。教师参与校本研修的积极性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五、规范管理,形成持续发展的稳定局面
1.依法治教。全面实施"五五"普法,进一步加强教育法制宣传,继续开展依法治校先进单位创建活动。继续加强教育行风建设。严格执行上级有关教育收费政策规定,不擅自增加收费项目、扩大收费标准。认真解决好热点难点问题。开好教代会,开展好“学生评教师"、“教师评校长"、“社会评学校"活动,从而进一步加强了学校的民主管理。
2.建立、完善制度。贯彻科学管理,依法管理的思想,落实好校园常规管理评比制度,红领巾值岗制度。科学、客观、公正地做好文明班级、文明办公室等一些评比工作。使我们的管理成为一种引领,成为一种激励,成为一种动力。
六、协调发展,保障体卫艺科的全面开展
(一)深化体育改革,增强学生体质
1.我校体育工作体现在以教学为中心,不断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改革,体现了阳光体育、主动体育的指导思想,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爱锻炼的习惯。
2.不断的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积极开展群众性体育锻炼活动,
3.进一步加强大课间、广播操的管理。
(二)明确卫生职责,提高健康水平
1.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完善了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了各种软硬件建设,加强了各种卫生器材的管理,提高了使用率,通过学习卫生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
2.教学卫生认真执行省颁课时计划,开全学科,开足课时,保证卫生课的教学工作正常进行。
3.环境卫生。良好的环境卫生是保证学生正常学习生活的根本条件,为了创造这一良好的卫生环境,我们通过设立值周教师和学生,每天对校园环境进行全面的检查,并按分评比,设立流动红旗,从而进一步保证了全校环境卫生的整洁。
4.加强“六病”防治工作,对常见病和传染病采取了积极的预防措施,如针对手足口、风疹、甲流感等现象进行了及时的防疫、从而保证了学生的身体健康。同时配合保健所深入主校,圆满地完成了学生体检工作。
(三)抓好艺术教育,陶冶学生情操
我们对艺术教育加强领导,不断完善组织机构,并制定了可行的措施、方案,领导深入艺术教育课堂指导艺术教师的工作。艺术教育是学校教育成功的一个动力。因此,我们学校无论怎么忙,都能把艺术教育课开足学时,开全学科,教师讲奉献,利用个人时间排练节目,制作教具,确保艺术教育工作顺利进行。
(四)实行垃圾分类,树立环保意识
1.大力宣传,营造氛围
为了让师生都能明白垃圾分类回收的重要意义,我校利用了一切可利用的渠道,进行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具体举措是:开展班级主题班队会;垃圾分类签名活动;开展以垃圾分类
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垃圾分类知识问答比赛;学校少先队利用升旗仪式、宣传栏,深化宣传力度,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明白垃圾分类回收的重要性;开展校外垃圾分类的实践活动;不定时进行班级回收工作检查,检查纳入文明班队评比,强化落实等。
2.立足课堂,开展教育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同时也是环保教育的好场所,结合我校实际,广泛开展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宣传活动,营造人人爱护环境的氛围。结合家长会和《致家长的一封信》等,通过“小手牵大手”的活动形式,让孩子们把相关的信息带进家庭,邀请家长一同参与创建活动,大大提高了广大群众的参与率、重视率,形成了良好的垃圾分类宣传氛围。
我们校园内坚持一日三扫,并做到卫生无角、无环境污染源,组织值日队干每日进行检查,一周小结,表扬鼓励。举行了多次的垃圾分类回收知识宣传活动,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举行关于垃圾分类的班会课活动与垃圾分类的手抄报比赛,全校每个班级都参加活动。活动受到全体师生的欢迎。
七、强化服务,做好学校后勤工作
1.树立服务意识,增强个人素质,提高服务水平。后勤人员以校为家,乐于吃苦,甘于奉献。时时绷紧为师生服务,为离退休老同志服务,为教育教学服务这根弦,把教师、学生、家长满意不满意当作衡量自己工作的一把尺子。总务处、财务处配合校长室,共同抓好了学校基建、设备添置等工作,相互监督,廉洁自律。
2.树立忧患意识,明确责任意识,强化安全意识。明确各自的责任,特别是把校园安全、食堂(食品)安全和车辆接送师生的安全放在重中之重,负起一份责任,确保一块平安。巩固并扩大创建平安校园的成员。
3.树立节约意识,确立勤俭办事的思想。认真做好了平时物品的购、存、发、用的管理。坚持按规章制度办事。拒绝浪费,把每一分钱用在需用之处。
本学期,由于全体教职员工团结一致,努力拼搏,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研究、德育工作、教育科研等方面有了新的发展和提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团结奋斗、克难求进,发扬顽强拼搏、开拓创新的精神,为迎接我校教育新的明天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