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楹联 朱宇洁
趣味楹联
昆山市玉山镇朝阳小学 朱宇洁
一、教学目标
1、复习楹联的有关知识。
2、品味对联的形式与内容之美 ;学会欣赏生活中的对联。
3、学会对一些简单的对联。
二、教学重点、难点 :
1、品味对联的形式与内容之美;学会欣赏生活中的对联。
2、学会对一些简单的对联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加深印象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过楹联的相关知识,谁能来向我们介绍一下楹联?
生:楹联就是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上的对联。
生:楹联就是春联
……
那请同学们认真品品这副楹联,看看你能说出楹联的特点吗? (出示一副楹联)(学生发言,教师总结)
1、对联(雅一点叫楹联,俗一点叫对子。)就是两两相对的句子。
2、对联的特点
⑴、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⑵、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⑶、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⑷、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有关平仄的知识,我们以后会学到的,不过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先查一查有关资料。另外对联的张挂还有讲究。传统的作法是: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同学们,回家以后可以看看自己家的。对联张贴的顺序是不是对的呀?
对联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从古至今,发生过许许多多与对联有关的逸闻趣事。不信,听老师讲个故事,同学们就可以领略对联的妙处了。这个故事的名字是《解缙三气老尚书》
明翰林学士解缙(1369-1415)字大绅,江西吉水人。据说六、七岁就能吟诗作对,人称之为神童。他家住在曹尚书府的对面。因尚书府有个竹园,解缙在自家大门上贴了一联:
门对千竿竹
家藏万卷书
曹尚书见这位卖水的贫民解通之子,竟借用自家竹园景色作联,心里很不愉快,便命家人把园中竹子砍去一截。解缙见了就在对联下各增加一字:
门对千竿竹短
家藏万卷书长
曹尚书更加气愤,命家人将园中竹子砍光。解缙又在对联下各再增加一字:
门对千竿竹短无
家藏万卷书长有
曹尚书十分惊奇,命家人把解缙叫到府上相见。但曹府不开中门。解缙当即抗议:“正门未开,非迎客之礼”。曹尚书说“我出一联,你对得上便开中门迎接”。
曹尚书出上联:小犬无知嫌路窄。
解缙马上应对:大鹏展翅恨天低
曹尚书: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
解缙答:地作琵琶路作弦,哪个能弹?
曹尚书见对答如流,只得开中门迎接。见解缙身穿绿袄,个子矮小,走起路来连蹦带跳,又挖苦他:出水蛤蟆穿绿袄。
解缙见曹尚书老态龙钟,穿着红袍,便答道:落汤螃蟹着红袍。
对得曹尚书面红耳赤,解缙大摇大摆走进曹府,曹心不甘。又故意问他父母,意在嘲笑其家庭贫困。解缙想到父亲起早摸黑,挑着水桶沿街卖水的情景:早晨有太阳、晚上有月亮。又想起母亲在家织布时,两手灵巧地忽上忽下,飞梭走线的情景,于是答道:
严父肩挑日月
慈母手转乾坤
至此,曹尚书不得不承认这个穷孩子确是奇才。
(二)、精品赏析。
对联不光通俗易懂,有的还蕴含着深刻的道理,给人以启发,给人以力量。语文教材里自然也有。请同学来看一看第一副对联“凶恶老虎,蒙受狐狸骗,半信半疑失美味;狡猾狐狸,凭借老虎威,大摇大摆显威风”这是写的哪一篇课文?
生:《狐假虎威》
在这幅对联中引用了课文中的“凶恶”“狡猾”“半信半疑”“大摇大摆”等词语,既让学生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同时也揭示了老虎为什么会被狐狸骗的原因,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
再来看这副对联,一幅是唐代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赞美江西的名句“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上联:物有光华,天有珍宝。 下联:人有俊杰,地有灵秀。
还有一副是方志敏写的对联:
心有三爱:奇书、骏马、佳山水
园栽四物:青松、翠竹、白梅兰。
关于这副对联还有一个小故事。1919年,方志敏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江西甲种工业学校机械专业,就读前写下了这副对联。年少时写的这副对联就反映出了方志敏的博大胸怀,松柏的正气凛然、竹子的崇高气节、梅花的铮铮铁骨、兰花的朴素清廉。
(三)、思考练习。
同学们,学完了对联,我们也来试着对一对。来做一做下面的练习
1.请将下列句子搭配成两幅对联。
(1)九州瑞气迎春到 (2)户纳春风吉庆多 (3)三江绿水涌春波
(4)窗前细雨传春讯 (5)四海祥云降福来 (6)枝上黄鹂送好音
2.请同学们自己对一对
[1]好山好水好景
[2]知识海洋勤是岸
[3]攀高峰不怕千般苦
(四)、结束语。
今天,我们上了一堂很有意义的对联课。对联,就是一首诗,诗情画意;就像一首歌,悦耳动听。千言万语道不尽,联联对语总关情。
六、板书设计
趣品楹联
字数相等
词性相同
平仄相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