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金怡 奇妙的楹联
《奇妙的楹联》教案
昆山市朝阳小学 时金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对联;
2,掌握对联的几个基础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用细致的观察之法来理解对联的特点。
3,通过多种形式的题目来掌握对联的几个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中华对联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语品析对联的特点。
教学难点:掌握对联的特点并能够运用自如。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 这学期,我们认识了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并一起讲了讲他小时候的故事,今天啊,我们继续来认识一位俊杰,谁来读读他的名字?(出示:解缙)
2. 他可是明代的大臣和文学家,也是当之无愧的俊杰。今天,就由老师来讲讲他小时候的趣事:解缙小时候家里穷,爸妈都以卖豆腐谋生,但即便条件艰苦,他还是十分的勤奋好学,人人都夸他是个聪明的孩子。有位姓李的尚书住在他家附近,也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但是他对对联就是对不过这个小娃娃。有一年解缙的妈妈卖豆腐赚了钱,就给解缙做了一件绿色的棉袄,他穿着新衣服走在路上可开心了,但正巧被李尚书看到了,就又想拉着他进行对联pk。解缙人小不知害怕,尚书便出上联:“出水蛤蟆穿绿袄” ha第四声 (出示图片:你瞧这穿绿袄的小娃娃像不像个绿蛤蟆?)
3. 身为官员的尚书,穿着红色的官袍,你看他像什么呢?(出示图片:像公鸡、螃蟹……)
4. 四岁的小解缙反应灵敏,马上对出下联:“入笼螃蟹着红袍”。(师:像不像个煮熟的大螃蟹?)
5. 青蛙是活的,而煮熟的螃蟹? 多有趣啊,这可气坏了尚书。但他只要碰解缙,还是会与他一对高下。
6.你们觉得这个故事有趣吗?喜欢对联吗?那今天我们一起学学【板书:奇妙的对联】(指名读、齐读)
二、新授
(一)复习词性
1.想要掌握对对联的方法,我们就从破解谢晋和李尚书的对联入手,尝试探寻一下对联的奥秘。
2.再读这句话:(提醒:蛤第四声)
3.我们先竖着看看这些词,
(1)出和入都是什么词?(动词,如果说反义词,就提醒他们是表示什么的词?表示动作的词。)
(2)同样地,继续往下看:水和笼? 蛤蟆和螃蟹? 穿和着?绿和红?袄和袍?
(3)同学们一下子都发现了,那谁知道这些词统称为什么?【板贴:词性】
(4)【评】一下子就总结到位了,那么这样的特点,我们把它总结为【补充板贴:词性相同,字数相等】(5)小结:也就是名词对名词,动作对?
(6)牛刀小试:同学们会总结了,一定也能试着对一对:(出示课件4-9页)
(7)过渡:4-5页,词语都能对上了,来个诗句试试看?
4.【过渡:】看来,同学们已经快要成为小解缙了!解缙还有这些名对,我们一起读一读。每出示一则新的,你发现都多了一个字,那这些字的词性是?(指明回答:短对长;无对有)。
(1)短和长是形容词,是实实在在形容物体的长度的,我们把这样的词称为实词;那么有和无就是:虚词。 揭示 【实对实 虚对虚】
(2)其实啊,这幅对联背后也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据传,明朝名士解缙,家门口正对着一片竹林。除夕之夜,他在门上贴了一副春联:门对千根竹, 家藏万卷书。竹林的主人当地一富豪见了,便想为难谢缙,遂叫人把竹砍掉。解缙明白他的意思,于是在上下联上各添了一字,成为:门对千根竹短,家藏万卷书长。富豪一见更加恼火,下令把竹子连根挖掉。解缙暗暗发笑,在上下联上又各添一个字:门对千根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富豪终于无可奈何,低头认输。
5.对联是多么有趣啊,短小的文字背后却藏着这么多奇妙的事!
6.学到这里,我们已经初步掌握一些对对子的技巧了,那请全班同学一起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一起来做一回小解缙,老师出上联,你们来对下联:
(1)我先出 “教师”,你们对: “学生”
(2)我继续加大难度: 教师 写字
学生 读书
(3)难度再大点!教师写字,写的是什么字? (补充:教师写汉字)
学生读书,读的是什么? 改:读古诗,古对汉不太贴切,,那么把古换成“唐”
(4) 继续加字:教师挥笔写汉字,学生张口读唐诗。
(5) 基本对出来了,老师给这幅联先打个分,60分!
6. 别灰心,这才是刚开始,还需要继续学习呢。
(二)复习平仄
1.复习:四个声调,指名读,齐读。
(1)总结平仄声分类:平声是1、2声、仄是3、4声。
(边读,边用手表示声调起伏。先出示声调再说平仄,再改先出示平仄再声调,熟读熟记【总结特点,板贴:平仄相反,仄起平收。】
但是平仄相反的规律不绝对,如果是七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五言:一三不论,二四分明。
【过渡:说了这么多,不如来幅对联看看!】
2. 出示: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指名读、齐读)
(1)找出平仄的规律,学生读,学生找声调,再找平仄。证明平仄的规律【平仄相反,仄起平收】。
3. 看来,我们又新掌握了一个特点。那么将之前的结合在一起来说,就是要【词性相同,平仄相反】 复习之前的字数相等
4. 【修改对联】再看我们自己的对联:教师挥笔写汉字,学生张口读唐诗。
哪里有问题? 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
(1) 将学生改为“学子”,将读改为“吟”。
(2) 出示:教师挥笔写汉字,学子张口吟唐诗。
(3) 现在你们的对联可以达到满分了!
5. 同学们真了不起,短短一节课就学会了对联的两个特点,并能尝试着对出一幅对联了。现在老师想考考各位小解缙:
(1) 在下列语句间连线,使之构成四幅对联。 (指名连线,连完齐读。)
6.果然,各位都是小小青年才俊,已经解锁对联的奥秘了!这节课我们学会了对联的几个特点:指板书读。知道了对联要注意:板书
7.但对联可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瑰宝,想要学好它还是需要苦下功夫的,比如它还有很多类别,出示课件14 ,齐读。
8.这就是我们奇妙的对联,如果你对它充满兴趣,课后可以进行深入的研究发现哦!
三、板书总结
教师挥笔写汉字 词性相当 结构相对
学子张口吟唐诗 平仄相反 仄起平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