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若昕楹联教案
《楹联》教案
昆山市朝阳小学 张若昕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掌握对联的特点。
2、重点学习对联的形式
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学习对联的形式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对联是中国独有的一种文学体裁,它发源于唐代的律诗。因为律诗的颔联和颈联是讲究对仗的,那时人们往往就单独地把这两联拿出来创作,表达他们的喜、怒、哀、乐之情。这种文字游戏人们觉得很有趣,于是对联就发展起来了,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今天我们就继续探讨一下有关对联的知识。
(二)对联的形式分类
就对仗手法来看,对联大体上有以下几种:
1.工对
工对,也称严式对。就是上下联的文字、语句对仗十分工整、贴切。即词性相当、节奏相同、结构相似。
(出示ppt)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香。
指名回答什么对什么。
联中“沧”对“蓝”均为颜色词,“海”对“田”均为地理名词,“月”对“日”均为天文名词,“明”对“暖”均为形容词,“珠”对“玉”均为珠宝名称,“有”对“生”均为动词,“泪”对“烟”均为名词,上下词性相对十分严格。
2.宽对
宽对,就是指联中的绝大部分对仗工整,这是相对于工对而言的。宽对与工对无明显界限,一般认为,半对半不对就属宽对,就是说做到词性相同、句法结构相同的对仗就可以了。
(播放香菱学诗片段)
《红楼梦》里林黛玉和香菱谈诗说:“若有了奇句,平仄虚实不对也使得的。”提出了“不以辞害意”的宗旨。一副对联,形式固然重要,但主要还是其内容。古人提倡只要表现手法好,可以破格,要格律服从于内容。
3.当句对
当句对也称句中对、自对。对联不但要做到上下相对,有的多句联(或长联)本句之内前后也相对。它不但可以解决在某些词语求对时遇到的困难,而且可使对联,特别是较长的联对灵活多变,产生抑扬顿挫的音律效果。
(出示岳飞墓图片)
将军报国,宰相和戎,义愤动千秋,臣节无惭追壮缪;
庙拓明朔,陵依霞岭,馨香绵万载,孤忠共喻有蕲王。
指名学生朗读。
联中的“将军报国”不仅对下联的“庙拓阳朔”,而且还与本句的“宰相和戎”相对仗。下联亦然。此种对句形式音韵感强。
4.单句对
有的联在本句中自对,但上下句却不相对,我们称之为单句对。
(出示苏州月驾轩联)
在山泉清,出山泉浊;
陆居非屋,水居非舟。
指名回答什么对什么。
上联句中“在山泉清”对“出山泉浊”,却不能与“陆居非屋”相对,如结构得体,浑然一气,符合单句对的要求,自然可以为用。
5.借对
借对就是利用汉语的特殊特征,在一词语同时具备两种意义的状态下,作者在联中用的甲义,又借用它的乙义同另一词相对,如:
人近百年犹赤子;
天留二老看玄孙。
指名回答什么对什么。
联中在用“赤子”(初生婴儿)和“玄孙”(曾孙之子)的甲义相对的同时,又借“赤”(红色)和“玄”(黑色)的乙义相对。
有的这种对仗不借语义而借语音,如:
尧天舜日舒清景;
晋水泉山映紫云。
指名回答什么对什么。
而就上下联的语意关系上来讲,也有几类:
1.正对
所谓正对,亦叫同类对、并列式。就是上下联的内容基本相同,它们互为关联,互为补充,说明的是一个方面的意思。但二者又合谐地处在统一的意境中。
(出示ppt)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2.反对
所谓反对,即上下联的内容相反,或相对称,它们互相映衬,形成对照,使楹联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从而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出示ppt)
藕入池中,玉管通地理;
荷出水面,朱笔点天文。
3.串对
所谓串对,亦叫流水对、走马对,即上下联意思相承,把一个意思分成两句话来说,上下联紧相衔接,联贯而下的联语。
(出示ppt)
一失足成千古笑;
再回头是百年身。
(三)熟悉对仗歌谣
对仗歌谣(节选)
天对地,地对天。日月对山川。祥云对瑞雪,暮雨对朝烟。
北斗七星三四点,南山万户十千年。溪对谷,水对山。峻岭对狂澜。柳堤对花苑,洞壑对峰峦。
舟横清浅水村晚,路入翠微山寺寒。朝对暮,夏对春。五戊对三更。重阳对七夕,冬至对秋分。
三百枯棋消永昼,十千美酒赏芳辰。楼对阁,院对宫。栋宇对垣墉。墙头对屋角,寺外对庭中。
几万黄蜂寻苑圃,一双紫燕入帘栊。今对古,汉对唐。五帝对三皇。三国分吴魏,六朝有宋梁。
虞夏商周为四代,禹汤文武是三王。韩对赵,吕对申。张耳对李膺。贾山对潘岳,魏绛对陈平。
萧曹汉代称良相,李郭唐朝是伟人。心对口,面对身。皓齿对朱唇。咽喉对肺腑,肝胆对腹心。
赤面丹心诚烈士,朱颜绿鬓是佳人。襦对袜,帛对巾。束带对垂绅。罗帏对绣被,纱帐对锦茵。
礼乐衣冠成上国,文章黼黻美吾身。经对史,赋对诗。传记对歌辞。典谟对风雅,赞语对箴规。
(四)优秀对联赏析
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
地当琵琶路当弦,哪个能弹?
赏析:用比喻手法,以天为盘星为子,地为琵琶路为弦,气象宏大,豪迈之情溢于言表。
天气大寒,霜降屋檐成小雪;
日光端午,清明水底见重阳。赏析:这副对联用四个节气--大雪、霜降、小雪、清明和两个节日--端午、重阳组成。一寒一暖,形象分明,谈天说地,意境优美。
新月如弓,残月如弓,上弦弓,下弦弓;春雷似鼓,秋雷似鼓,发声鼓,收声鼓。
赏析:上联从月的形状介绍了天文知识。下联从声音上介绍了春雷的区别,一形一声,构成一副对联,颇具匠心。
北斗七星,水底连天十四点;
南楼孤雁,月中带影一双飞。
赏析:这是对联,也是诗画,联中钩画出一副美妙的夜晚醒月图。其中的数字掺进了乘法运算。上联“十四”是“七”的倍数;下联“一双”是“孤”的两倍。
四、指导学生搜集对联
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我们能够看到很多对联,在以前学过的一些古代诗文里,同学们平常都积累了哪些对联呢?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书到用时方恨少,学富五车不为多。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五)课堂互动
(1)猜对联活动
猜地名: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成都杜甫草堂)
栏杆外滚滚波涛,任千古英雄,挽不住大江东去; 窗户间堂堂日月,尽四时凭眺,几曾见黄鹤西来。(武汉黄鹤楼)
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滁州醉翁亭)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济南大明湖) 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广州黄花岗)
猜人物;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 当年呵壁,清湘应识九歌心。(屈原)
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冲云霄,幽思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司马迁)
日月同悬出师表 ;风云常护定军山(诸葛亮)
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 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曹植、李白)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辛弃疾)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扬深处; 漱玉词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李清照)
猜行业
架上丹丸长生妙药 壶中日月不老仙龄 (药店)
香分花上露水汲石中泉 (茶店)
不教白发催人老更喜春风满面生 (理发店)
藏古今学术聚天地精华 (书店)
寒衣慰出春风暖彩线添来瑞日长 (裁缝店)
前程远大脚跟须站稳工作浩繁步骤要分清(鞋店)
四时恒满金银器一室常凝珠宝光 (珠宝店)
(2)对联练习
对联连线
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
一寸丹心图报国 两行清泪为思亲
江河不洗古今恨 天地能知忠义心
清风明月本无价 近水遥山皆有情
雨洗杏花红欲滴 日烘杨柳绿初浮
补充对联
处处春光好,(家家气象新)
扫千年旧习,(迎万古新风)
学问藏今古,(文章贯中西)
春晖盈大地,(正气满乾坤)
爆竹声声脆,(满园春色好)
东风送暖大江南北春光好,(雨露滋润长城内外气象新)
四面湖山收眼底,(万家忧乐上心头)
绵绵春雨润万物,(皑皑白雪兆丰年)
(六)布置作业
1.让学生在课下搜集对联,并用毛笔写作一副对联,优秀者向同学们展示。
2.练习
(1) 删改下面对联的下联,使之与上联对仗工整。 上联:世事如棋,让一着不会亏我。 下联:心田好似大海,能够纳百川亦可容忍他人 删改后的下联:( )
(2)将下面古诗词中的对偶佳句补充完整。
远看山有色,( )。
自来自去梁上燕,( )。
五岭逶迤腾细浪,( )。
茫茫九派流中国,( )。
画栋朝飞南浦云,( )。
四海翻腾云水怒,( )。
(3)请将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
爆竹声声脆 ( )
华夏儿女文武双全建传业 ( )
荔枝龙眼木瓜,皆是岭南佳果 ( )
(4)请补写一句与上联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下联(平仄不论)
上联:爱国诚信乃做人根本
下联:( )
(5)下面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
扫千年旧习,( )
祖国江山好,( )
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 )
(七)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对联的基本知识,了解拟写对联的方法。并通过通过练习进一步加深了对这一珍贵的文学遗产的理解,加强了欣赏能力,激发了我们对这一祖国文学遗产的热爱,对提高我们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极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