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继续认真贯彻落实教育局2019年工作意见,紧密围绕“抓队伍、提质量、创特色”的工作思路,坚持稳中求进、内涵发展的主基调,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创新科研模式,全力抓好高效课堂深化、素质教育创新、校本研修推进等工作。不断深化实践问题研究,推动品牌特色建设,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对教育决策、教育教学实践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使我校教育科研工作成为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不断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二、工作目标
1.针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规范教研活动。
2.继续做好苏式教学和苏式课堂的研究工作
3.探索校本教研新方法,提高教研成效,丰富教研成果。
4.进一步推进个人微型课题研究工作。
5.深入苏州市级规划课题的研究工作,抓实课题实施过程。
三、主要措施
一、关注核心素养的发展,继续“苏式教学”之路。
1.提升课堂教学理念。加强学生核心素养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学习和研究。引领教师认真研究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学校教育,研究核心素养视野下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使教师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思想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使教师们认识到,教学是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中心的认知活动,又是在教师组织指导下,学生获得全面、和谐、主动发展的认识活动,学生的主体地位十分重要。在“苏式课堂”理念下构建课堂教学结构的实践中,潜心研究教法、学法,使教与学有机结合,教师与学生教学互动、共同成长,使课堂教学呈现生命的张力。
2.继续开展“苏式教学”研究。“苏式教学”是在苏州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形成的本土化教育教学理念,是苏州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形成的教学形态和课堂样式,具有典型的苏州风格和苏式特色,是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在苏州的集中体现,也是苏州教育现代化在教学领域的最大亮点。
“苏式教学”是未来苏州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是苏州教育现代化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进一步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开展“苏式教学”与“苏式课堂”的实践和研究,有利于提升我市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推进我市中小学校本教研,有利于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发展。大力开展“苏式教学”与“苏式课堂”的实践和理论研究,结合我市特点,努力探索具有我市地方特色、以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为前提、有地域文化特征的课堂模式。
3.落实“大科研”思路。要围绕教育教学实践开展理论研究,努力把教育科研与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结合起来,把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面向一线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科研活动。
4. 关注教学评价与反思。在教育教学中关注的学习与研究,引导教师关注导向性评价;关注研究教育评价的诊断作用;关注教育评价的激励作用。与此同时还要敦促教师在教育科研中多积累、多反思,在反思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并在实践中检验假设,周而复始,循环提升。通过教育科研的引领,帮助教师形成“实践理论”,使教师在实践总结的基础上,将教学理论与自身的实践融合一体,从而逐步形成一套能适应教学变化的、富有个性特色的知识体系。在这个知识体系的建构过程中,提高教师的素质,促进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化。
二、推进科研工作的展开,精进课题研究之道
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发挥教育科研在教学实践中的先导作用。通过课题研究,将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学实践,教育计划转化为教师行动。切实做到以课题研究促课程改革,以课题研究成果指导课改实践,并真正利用研究所取得的经验与成果,增强教科研的科学性与实效性。本学期学校继续开展苏州市级课题《小学楹联文化课程建构的实践研究》的研究工作,让研究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真正得到落实。实验教师要保持“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的干劲,努力提升教育科学研究能力,将研究的成果上传到“课题中心”。教科室要继续规范教育科研的管理制度,做好课题研究的跟踪、指导、检查工作,督促课题组及时做好过程性材料的收集与整理,建立健全并规范课题的管理档案,在扎实推进科研工作的同时,认真做好结题前的各项研究工作,力争让一批较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再结枝头。(丰富教科研的成果,多发表论文,多参加论文竞赛,争取多得奖)
3. 提升教师业务的水平,优化校本培训之法
1. 探索校本教研新方法,深化研训一体。
校本教研,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校本教研要以行动研究为基点,组织广大教师开展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讨论问题”为模式的行动研究和“教学问题——教学设计——教学行动——教学反思”的教研。通过校本教研,有效提高教师钻研教材的本领,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整个教育教学质量,从而推动学校发展。因此,倡导研究解决教师所面临的教育教学问题,强调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注意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的研究对接,与教导处联手开展教研课、沙龙课等校本教研活动,在不断深化的基础上,发现典型,借鉴共享,树立标兵,辐射带动,以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以校本教研为主要形式,以名师的引领、示范和与青年教师的良性互动等为载体,进一步提高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实施新课程的综合能力。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开展校本培训。
2. 完善教师培养新途径,挖掘无限潜能。
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在校本培训中,采用读研结合、专家引领、共读共写等形式,以读书夯实专业发展基础,以读书促进青年骨干教师专业发展。不仅要求青年教师加强教育学、心理学等基础理论、现代教育理论和学科发展前沿理论的学习,使他们具有较高的教育理论修养,更要加强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和教育行为的培养,开展教学实践和技能培训,帮助教师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并注意引导教师对教育教学问题进行分析、反思、实践、总结,促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选派教师参加由市教育局教科室牵头组织的学科培训。与此同时,还大力提倡教师个人研究,微型课题研究,针对教育教学中的具体问题、疑难问题开展实践研究、行动研究。通过叙事研究、案例研究、经验总结、调查研究等方式,促进教师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切实推进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本学期,教科室还将以校本教研为主要形式,组织青年教师参加昆山市学科系列研讨活动、课堂教学观摩评优、教学论文、案例评选等。(结合教导处的教研活动和教研课、沙龙课所规定的说课、评课和反思等)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