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下半年教科总结
本学期,继续认真贯彻落实教育局2019年工作意见,紧密围绕“抓队伍、提质量、创特色”的工作思路,坚持稳中求进、内涵发展的主基调,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创新科研模式,全力抓好高效课堂深化、素质教育创新、校本研修推进等工作。不断深化实践问题研究,推动品牌特色建设,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对教育决策、教育教学实践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使我校教育科研工作成为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不断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播种科研精神于细微之处。
为了使教育科研稳步、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使教科研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也为了进一步将理论学习和教育科研实践融为一体,我校以读书活动、教师培训和课堂教学作为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的有效途径。
专业引领。学校努力把教师的专业发展作为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组织教师外出参加学习和听课活动,于开学初组织教师参加校际联动校本培训活动,共同聆听吴江区教科室徐炳嵘主任《教师经验总结性论文的选题与撰写》专题讲座。旨在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让教师的专业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课堂实践。学校组织各科老师参加课堂展示课活动,活动时要求每位教师都要积极参加听课活动,并针对展示课写好评课意见和心得体会,相关教研组还要根据展示课的内容进行教研活动,将教学反思更进一步,使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切实的提高,也彰显了我校教师良好的教学素养。同时还鼓励年轻老师外出执教公开课,在课堂实践中不断磨练自己,10月份,钱琰铭、韩燕萍老师在苏州市“十三五”规划课题开题活动中执教公开课《忆读书》《不同的季节》,获老师与专家的一致好评。
二、收获科研成果在日益积淀。
课题研究继往开来。本着求真务实的原则,继续组织、带领全体教师深化课题研究。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小学楹联文化课程建构的实践研究》,得到不断推进与落实。组织召开了课题中心组成员会议,对课题进行有效分级与落实,主要从小学楹联文化“内涵解读、实践探索、评价优化、资源建设”四个要点切入,进行相关研究。本学期起每天中午午读时,全校开展分层诵读,要求本学期低年级诵读一级、中年级诵读三四级、高年级诵读七八级,并于11月27日开展全校性的考级活动。11月,邵馨漪老师在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世茂小学承办的教科一片“课题进课堂”活动中,对学校“十三五”课题《小学楹联文化课程建构的实践研究》作汇报交流。
个人课题百花齐放。坚持教研与科研相结合的方式,完善校本教研机制,深化课题研究,推动课改进程,呈现百花齐放的相貌。组织8位老师积极进行了昆山市教师个人微型课题的申报活动,张英、王清、张春英、陈虹、徐佳五位老师成功申报,这不仅推动个人课题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还促进骨干教师专业发展。
教科研究硕果累累。鼓励发动教师积极撰写课改研究经验,课题研究论文、教育教学案例等,并及时进行评比、交流,向各级教育教学刊物投稿,加大学校工作的宣传力度,共计13位老师的论文在省级刊物上发表。学校同时还注重整理汇编教师的各类论文,对教师的论文进行认真评比筛选,并推荐至各类论文评比,学校老师的论文评比参赛面广,获奖率高。张勇华、沈婷、朱菊、徐佳、沈妮、钱琰铭、顾逸鸿、邬平平、张春英九位老师获江苏省陶研会第十一届“行知杯”二等奖;邵馨漪、王清、朱依三位老师获三等奖。张勇华老师获江苏省“蓝天杯”论文评比二等奖;邵馨漪、徐佳、顾逸鸿三位老师获三等奖。王敏珍、钱琰铭、王清、邵馨漪四位老师获苏州教育学会优秀论文评比二等奖;张勇华、徐佳、沈婷三位老师获三等奖。张勇华老师获苏州市优秀陶研论文评比一等奖;时金怡老师获二等奖;朱菊、王清、钱琰铭、管超越四位老师获三等奖。
三、展示校园风采递蓬勃能量。
学校积极进行特色教育,努力向全体师生以及社会大众传递正能量,展现朝气蓬勃、阳光灿烂的活力。积极构建富有学校个性的文化理念、精神气质和行为方式,服务学生多元发展和个性发展,努力形成“一校多品”办学格局,展示我校朝气蓬勃的活力,向社会各界传递着股股正能量。9月份在市教育局组织的“六认真”调研中,教科方面工作获得“优”,邵馨漪老师执教的《开国大典》一课也获得“优”。
学校的学习生活是一种理念,一种精神,更是一种境界。在今后的教科研工作中,我们会把好的一面发扬光大,不足之处积极改正,促使我校教科研工作百尺竿头更进一步。